說起來我還滿有做菜天份的,這樣說不是我做的東西有媲美專家的美味,而是只要我按圖索驥,不論中西菜、主菜點心,幾乎第一次就會成功。
在台灣時我的廚藝只停留在煮水餃、煮麵、炒簡單的蛋炒飯上。不是我偷懶,而是一直覺得多數台灣廚房的設計實在是「不利煮婦/夫」。廚房空間不大就算了、廚房還常常連結後陽台,硬是將這份辛苦的工作擠在家裡的角落,最可怕的是夏天時進廚房簡直像是「酷刑」。只見「犧牲奉獻」的媽媽在廚房裡揮汗如雨,在狹小的空間內完成洗、切、炒、蒸、煮。我常覺得如果是我,我應該煮完就沒有食慾了。
來到美國以後,最欣賞之一的就是寬大的廚房,加上良好的視野,於是我可以再一片綠意中慢慢享受成品出爐的興奮。廣大的counter top讓我可以隨意做蛋糕、揉蘿蔔絲餅、烤濃郁香味的小餅;許多材料的易取得,更可以在家享受「異國風情」的料理。
我的第一本食譜是在北一女高二家政課的「作業」。當年努力背誦的古文已經幾乎不復記憶;努力演算的數學更是早已還給老師。完全沒有想到一直會用到的居然是「家政烹飪」。北一的課程一向是非常扎實,而且絕對沒有因為考試而借藝能課的事情,所以高二一整年的烹飪實習還真學到不少,從中餐的家常料理到西餐的蛋糕點心,甚至是雞尾酒。食譜跟我漂洋過海,我也開始在美國複製台灣的味道以及創新食譜的作法。
大抵說來,中餐的作法比較「自由取向」,許多配料多寫「酌量」,自己喜歡鹹一點、淡一點、辣一點、酸一點,都可以自行斟酌。但是西餐,尤其是蛋糕就要比較嚴謹了,份量的度量乃至一步一步的順序都要一絲不茍,不然就會淪落到哀求大家幫忙吃失敗品的下場(通常來說也不會太難吃,不過就是麵粉、奶油、糖與蛋,味道不會非常怪異啦!)。
做菜對我而言基本上來說是一種生活的享受,因為我不是為了要填飽家人的肚子,所以我不需要天天變化出至少三菜一湯還要不能重複;不是揮汗在規劃不佳的空間裡衝鋒陷陣,所以我不需要為了煮飯把自己搞得煩躁不堪。烹飪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啊,所以我喜歡把東西排的漂漂亮亮的、喜歡嘗試新的變化。
不過還是有一點小麻煩小缺點,就是我愛做東西但是不愛收拾。所以,哈哈,滿想找人來專門洗碗的。
- Apr 23 Sat 2005 10:16
關於烹飪的二三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